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玛丽·雪莱

玛丽·雪莱

评分:
8.0 推荐

分类:电影 英国,卢森堡,美国 2017

简介: 它讲述的是危险而充满魅力的诗人PercyShelley和17岁的玛丽·沃斯通克拉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玛丽·雪莱怪物的诞生分集剧情

代玛丽雪莱专业研究者Vera发========================================================总体上而言,电影在服装、背景和氛围营造方面可圈可点,让人似乎回到了19世纪初伦敦没有太阳的白天和日内瓦大雨倾盆的黑夜。主演范宁演得也很出色,眼神中透露出比她年轻的面容所能承载的更为深刻成熟的东西:那是一种受难中的高贵,痛苦中的忍耐以及忠于自我的勇气。整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毫无波折,即使有波折之处(私奔、孩子死去)也没有音乐和情感的渲染,但事实上从电影的第一个镜头玛丽在母亲沃斯通克拉夫特墓前读书开始,到接下来零零碎碎的情节和片段都像是四散掉落的珍珠,而短短几分钟《弗兰肯斯坦》这本小说的创作的镜头就像是一条结实的线绳,将它们一个一个穿了起来。电影主要触及到四个关系:玛丽和她母亲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她父亲戈德温,以及和她丈夫雪莱的关系,克莱尔和拜伦的关系。玛丽的母亲可以说是西方真正意义上第一个女权主义者,电影中通过戈德温之口说起她:“你母亲是一个战士,她和世间的一切为敌”。母亲不同凡响的勇敢是玛丽敢于走上背离世俗之路的动力源泉。还有一处提到她母亲是在拜伦指给她看一幅HenryFuslei的画像,画的是一个睡眠中的女性正在做噩梦,她的梦外化为一只可怕的猿猴蹲坐在她身上。画面中女性姿态放荡的躯体,散乱的头发,猿猴狡黠邪恶的面容,充满了淫欲、暴力的暗示,似乎女性既是被蹂躏践踏的受害者,又成为这种畸形关系的共谋。而Fuseli正是沃斯通克拉夫特的第一个情人(他们的感情使她吃了很多的苦头)。这幅画事实上是一个隐喻,即对于一个十九世纪的女性而言,什么是她们最大的噩梦?小说于是引入了两个平行的恋爱关系——玛丽和雪莱,克莱尔与拜伦。前者可谓真爱,父亲断绝父女关系的威胁,和爱人已有家室的事实都无力扑灭这场爱情之火,但是当雪莱妻子和玛丽当面对质时,她已经犀利地点明了他们未来的结局:“我几年前也是和他私奔的”,(看看现在的我,就能想象未来的你)。诗人的爱情如苍穹之云,如星空之月,中看不中用。强行实行“恋爱自由”的理论,和妹妹克莱尔肆意调情,不顾暴雨如注带着生病的女儿奔走,以及留下一堆未解决的前妻和孩子的问题.......这些都让敏感的玛丽陷入无助和绝望。当她的孤独和愤怒都化作一个复仇的怪物时,雪莱竟然建议将之改成“一个代表着完美之人的天使”。玛丽的委屈和怨气爆发了,她惊诧于爱人和现实的绝缘,她喊道“你看看我!”(你如何要求一个额头上结满风霜的人去迎合你对未来天真的期许?)电影最后,雪莱当众承认,“是我让她陷入如弗兰肯斯坦的造物一般的无尽孤独之中。”雪莱无法理解玛丽巨大的隐痛,但克莱尔能。虽然她也是玛丽生活的捣蛋者之一,但她自身的爱情悲剧让她对玛丽(和怪物)感同身受,她的理解是同样作为女性受害者的同病相怜。比起雪莱对爱情的随意态度,拜伦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自恋让他把任何一个情人的爱都当作是自己理所应当享用的祭品,他的道德盲点让克莱尔的一生都在为自己冲动的过错赎罪。再来说戈德温。他既是玛丽的文学启蒙导师,又是召唤怪物的一片暗影。他教导玛丽“去找到你自己的声音”,开启了她的文学梦想。但当私奔后的玛丽在市集偶遇父亲时,父亲对她冷漠地如当时冬天的温度。就像玛丽质疑她父亲:“我们是按照你的理论生活的”,但他却否定女儿的自由恋爱并和她断绝父女关系一样,小说中的怪物也是弗兰肯斯坦一手创造的,却同样被无情抛弃。(当然她父亲作为过来人,了解把理论不加三思地付诸现实的代价,这也是他身上的ambiguity)因此可以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就是画中的梦魇,是雪莱前妻的自杀,是玛丽梦中复活的孩子,是她被抢走的作者头衔,是许久未见的父亲转身而去的背影,是克莱尔雨夜的狂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散漫无序。不过窃以为有一个情节设计多余,即玛丽去苏格兰那部分,如果是为了设计在那里遇见雪莱的话,更是没必要,因为事实上,他们是在戈德温家里相遇的。顺便提一下电影中出现过的诗歌:雪莱的”QueenMab”,柯勒律治的”TheRimeoftheAncientMariner”和拜伦的”SheWalksinBeauty”.以上是作为普通观众的影评部分,主要是对电影本身的理解和解读。接下来是作为玛丽雪莱研究者的吐槽部分。电影作为一种商业的产物,戏剧化和好看是首要目标,真实性则会退居第二。为了不让大家对玛丽雪莱产生误解,我列举一下被影片歪曲的几个主要的地方(细节部分就不追究了)1,雪莱和玛丽第一次见面是在戈德温家里而非苏格兰。2,玛丽知道雪莱是有妇之夫,因为是他们夫妻一起到戈德温家里吃饭的。可能为了道德上的考虑,导演把玛丽无辜化了,事实上雪莱妻子的死一直如一个罪恶的秤砣一样悬在玛丽的心口。3,雪莱到死还是一个籍籍无名的诗人,他所有的诗歌加起来卖出去的数目不及弗兰肯斯坦一部作品。直到1824和1839年玛丽编辑了雪莱全集后,他才渐渐奠定其地位。因此,公园里有粉丝签名情节是假的,因为他名气大所以要他来写小说序言也是假的。这就引出来本片最具欺骗性的情节——争夺作品权的问题。当时小说写出来后,雪莱帮助修改了一些字词,写了序言,联系出版商匿名出版,确实一些人猜测这本书是雪莱写的,包括大名鼎鼎的WalterScott,但是玛丽写信给Scott谦卑而礼貌地澄清了他的误解。所谓夫妻之间因此而起的冲突和冷战全是为了契合女权主题编造出来的。4,克拉拉是玛丽第三个孩子,她的死亡确实是由于雪莱的鲁莽,但当时他并未和玛丽在一起,是他为了图自己方便要求玛丽连夜带着生病的孩子去罗马投奔他,因此孩子病情加重,死在那里。5,玛丽的性格也是一个误解。范宁演出了她性格中坚毅、隐忍、高贵的一面,但是她的另一面是内敛和软弱(她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电影中玛丽和父亲的正面对抗,和雪莱的激烈争执以及对拜伦的大胆挑战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虽然她内心也许这样做过无数次....玛丽一生都并非一个女权主义者。她在日记里说,“我的性格决定了我不可能再写一部《女权辩护》,我总是无法宣告自己”。“对于女性问题,我从未确定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不是撤销所有的束缚,就能保证社会的进步,人生来总是要学会自我否定”。她当然为女性的被压迫鸣不平,但她同时认为,在生活的复杂性面前,任何口号和理论都是无能为力的,反而是女性身上原有的对爱的守护和忠诚能够守住一方幸福。总体评价——虽然从透过人物经历从女权主义这个视角阐释《弗兰肯斯坦》的诞生并无不妥,但是这同时也压缩了这部作品的丰富内涵和玛丽作为一个作家用文字走出小我探寻真理的使命感。以上。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