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街上流行红裙子

街上流行红裙子

评分:
5.0 还行

分类:电影 大陆 1984

简介: 进入了20世纪80年代,改造 东风 吹散了十年浩劫在老黎民 心头留下的阴云,人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街上流行红裙子纺织姑娘的红裙子--观后感分集剧情

  我认为,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有两个,一是从早期的默片时代到文革前夕,二是文革结束后到80年代中期。特别是第二时期的电影作品,既继承了传统中国电影擅长叙事和抒情的特点,又包含了一定的道德宣讲意义,是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完美的作品辈出的时代,个性已经开始萌发,但是又处在基本的伦理常态之下,作为一个内敛与群体化,极端感性化的民族,实属不易。因此,我个人最喜爱的中国电影大多集中于这一时期,没有文革电影夸张的教条手法,也没有后来的极端的自由主义创作弊病,是一种既有整体的美感也有个性独立的,延续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又吸取了西方个性美,将二者很好的融合为一体,现实主义风格的典范。影片的故事是以一个纺织厂三个女工为主线,描写了那个时代人们在新旧传统碰撞下的困惑和思考。其中的女主角是由我们的中原美女赵静扮演的,依然是闲雅温柔,大家闺秀的风范,她扮演的是一个劳动模范,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之后终于大胆的彰显自己的个性,不再为劳模的呆版形象所束缚,和女工友们一起大胆的穿上红色的裙子走出工厂,走上大街。在今天的青年看来,这是一部过时的,土气的电影,并且为其中的劳模是否可以穿红裙子这个问题感到荒唐。但是,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只有经历了那样一个时代才会明白,穿上一条鲜艳的红裙子和今天敢于穿上一件列宁装上街的轰动效应是一样的。什么是反潮流呢,就是超前,是革命,是反叛。一个女劳模在那个时代意味着烟火不食的老姑娘,我们厂一位女劳模,一位文革时期的女厂长,到现在都不曾穿过裙子,没有烫过发,更没有穿过高跟鞋,四十岁了才结婚。不理解那个年代就理解不了这条红裙子的意义。我想今天的青年观众之所以不太会为这部电影所打动,不仅仅是现在毕竟是一个多选择的时代,也还有一个对对劳工阶层缺乏深刻了解和体会的原因。你是否到过纺织厂呢/假如你没有在那里生活的经历,就很难理解那个女儿国里的一切。我是棉纺工人家属区长大的孩子。一个纺织女工最大特点就是嗓门大,即使她已经不再那里工作,但是由于长时期的环境影响,那织布机巨大的声音,使得她们的性格里具备了一种豪放和细腻混合的成分。不豪放就适应不了三班倒,不细心就要大飞花。这是一份最考验人也是最折磨人的工作,我是完全做不了的。因为那里的女人多,所以是非就多,由于工厂是个封闭的环境,那时候工人们的业余生活也很简单,所以大家都是你看我我看你,互相比着,谁都没有秘密可言。女人的特性和工作环境造就了一种独特的纺织厂文化,基本上是一种女性文化,期中有姐妹情也有仇人式的憎恨,而这两者时常交织在一起,女孩子那种好三家臭两家,传闲话的毛病就是常态,每个纺织姑娘都要和一个或者两个姑娘吵过嘴或者象卡门一样干脆动手。但是,她们又很淳朴和温柔,极其爱美。每个女人都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出众,引来同伴羡慕又嫉妒的表情厂里稀有的小伙子们的爱慕。那种文化实质上是一种集体主义的文化,就是大家要保持一致才好。女人们彼此间是同事,也是姐妹,还是竞争者。姑娘们下班了。她们会急不可待的换下工作服,去车间的澡堂洗澡,然后从各自的更衣箱里拿出漂亮的便服,头发还是湿漉漉的,散发着冷香洗头膏的味道,一件漂亮的裙子,还有一只时髦的方形皮包,脚下是一双高跟塑料凉鞋,站在工厂门口,迎着清凉的晚风,等待着那个骑自行车来的小伙子。越是在一种枯燥辛劳的环境下,越是对生活中哪怕是微小的美都充满了渴望,对美的追求越是迫切。越是在劳动中,越能体会到生活的可爱和美好。我美丽的纺织姑娘,永远的红裙子。你在哪里啊?时下有一些貌似写实揭露底层人生活的电影,经常用黑暗中舞者那样的套路,喜欢用方言和记实拍摄手法,但是这些似乎是描写劳动者的电影,最大毛病就是劳动者既看不到也不喜欢看,因为那完全是以知识分子高高在上的姿态拍摄的,也许很真实,很犀利,但是缺乏一种真正的东西--就是爱。你不爱那个人,就绝对装不出来,至多是一种怜悯。这就象我永远爱赵树理和卓别林的作品,不喜欢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道理一样,我要看的是爱不是同情。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