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 捍卫者

捍卫者

评分:
3.0 较差

分类:电影 中国大陆 2017

简介: 一九三七年八月三十一日淞沪会战中,姚子青奉命率部五百余人守卫宝山县城。日军为扩大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捍卫者国产抗战片之新秀分集剧情

  想要去看电影《捍卫者》完全是出于一种好奇,知乎里有评论称这是近年来国产抗战电影的逆流。自然是因为它的题材。它讲述的是淞沪会战之前的宝山之战,毕业于黄埔军校的国民党少将姚之青带领部下誓死抵抗无论是人数还是装备都几倍于己方的日本军队,最终寡不敌众,战死沙场。逆流之一在于它讲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战,而且没有共产党的人物在内,除了片尾出现伟大的毛主席对姚之青的赞赏之外。出于对已有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维护,我们无论在荧屏上还是在荧幕上都很难见到国民党军队的身影,如果出现,要么是和共产党共同抗日,要么是与共产党为敌。也就是说,要么敌要么友,但绝不能做主角。而这部电影中不仅是做了主角,而且还颇有赞赏的意味。这自然是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背离,也难免院线场次少的可怜。这是其一。第二,是对人性的还原。自从解放以来,主流文化便刻意升华军人的形象,甚至产生一套滑稽的模式。现在大行其道的抗战神剧里的套路,比如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裤裆藏雷,会拐弯的子弹等等,其实也是这种模式的延续。最近又出了包子雷,由此可见我们的想象力之奇特了。在这种夸张的模式之下,对应的是对人性的过分的升华,无论什么时候,我们总是看到主人公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样子。戏里说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我看其实是都有一颗钢铁的心。但在这部影片里,我们能看到有被炮弹吓得尿裤子的士兵,怀里揣着护身符的小兵,以及老想着去调戏女医生的连长。这种还原其实已经在个别电视剧里有所体现,电影上我看还是第一次。我们之前的模式讲求的是正面人物要伟光正,相应的反面人物就该是猥琐邪恶又卑贱。如果是因为主流文化的影响而有意“丑化”的话,这反而有了负负得正的效果。就像wg期间的《金光大道》,站在现在的立场来看,里面那几个地主和有些小资产阶级思想残余的农民倒闪烁出人性的光芒来。这部电影能做到这两个突破,自然是国产抗战电影的进步。然而硬伤也很明显。摄影实在差劲,镜头晃来晃去,没有中心,连简简单单的正反打都不自然。开头是一段街垒战,镜头跟在士兵身后,给人带来一种压迫感。后来开始阵地战和白刃战,镜头反而乱的不可开交,不仅人的动作看不清,就连整个部队的行军也看不清。如果说是为了增加一点紧张感的话,那也未免太过了。剪辑也很莫名其妙。本来镜头就没怎么做好,剪辑师难道也自暴自弃了?有那么几段镜头实在匪夷所思。比如女医生擦身,和故事主线并无关系,只是展示了女主角优美的身体线条和白皙的肤色而已。所以我只好理解成女主角已经预感到她会战死沙场,所以决定“整装待发”。陈继光和葛若男其实也是很有价值的人物,值得去打磨一下。性格丰富不了就做个简简单单的扁型人物也好,突变可实在接受不了。相比而言,倒是揣着护身符的警卫员个性蛮丰富。最严重的硬伤和国产片如出一辙,就是技术细节太不用心。人被炸弹炸起来之后竟然在空中完好无损的翻下来,观众当然知道那不过是假人,但假到这个程度可有点过分了。另外,道具组也太拘谨于血浆包了。不必说如昆汀一样大洒特洒,至少也得让脸上蹭的像一点啊。吐槽这么多,自然也是因为有所期待。该片给我的亮点有,一,战士们的家乡话说的很亲切,日本军官也说起标准的日语来(我看了演员表,的确都是日本人,可谓非常有国际精神了)。至于刘连长的《天涯歌女》嘛……不做评价。二,主演表演自然,很沉稳。不知道是不是也借鉴了原型人物的性格,或者也像梁家辉一样写过人物小传?看他正值壮年,倘若以后能一直坚持,必有可为。不过。这里的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三,战前动员很感人。我也看过不少抗战片,里面都有过战前动员的场景,最夸张的竟然是讲起mks主义来,往往流于假大空,令人作呕,既不亲切也不热血。姚子青的动员则很有效果,因为他说的不再是一个宏大而空泛的概念,而是因势利导说,我们的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四川,你的湖南,你的广东!这大概也是为了避开主流意识形态的审查吧,又是一种负负得正的效果。我给他打四颗星。它在同类型的影片中已经有了可贵的进步,但距离一流仍然相去甚远,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非技术层面。希望后来能有更好的类型作品面世,早日扫清抗战神剧的余毒。希望我在我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天。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