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漫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一季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一季

评分:
6.0 还行

分类:动漫 大陆 2013

简介: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美术设计、情节把控、视觉效果、语言节奏等方面均比老版有 详情

排序

分集剧情

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第一季家庭暴力、性别歧视,这部毁三观的国产动画片你看过吗?分集剧情

原创:Siyu编者案: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吗?其中天真善良的大头儿子和时时陪伴儿子左右,耐心、擅长情感沟通的小头爸爸的形象成为了很多80后童年里美好的记忆。然而上映至今20余年过去了,该动画片的新版虽然画质变得清晰,画风更加精美,其中却出现了无数令人不堪忍受的槽点。旧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家暴、偷窃——黑化的童年动画上周笔者陪4岁的小侄子在医院输了几天的液,跟着儿科输液室的电视循环看了三天的新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其人设陈旧、情节滥俗,令人惊讶。其中充斥着的家庭暴力,乍一看颇有《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跳戏感。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新版《大头儿子》画风粗暴,语言虽不至于粗鲁,但腔调绝对算不上是礼貌。在笔者认真看了四集一共20分钟里,情节便包括:家庭暴力、翻墙闯入邻居家并偷偷使用邻居家的东西、在饭桌上情绪失控动粗等。似乎每过两分钟剧情就要产生一次冲突,随之而来的便是争吵,还有缺乏基本礼貌的吵闹、大喊大叫。动画片中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频繁上演的锅铲大战这阵仗真是让人困惑:主角到底是新版的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还是人类版的灰太狼和红太狼?尽管动画片中,将围裙妈妈的形象塑造成为一个动不动就拎起锅铲追打丈夫的“家暴女”,将爸爸描写为忍让老婆的人类版灰太狼,但是笔者不得不在此提醒,数据显示:虽然男性也可能遭受家庭暴力,但家暴受害者中女性仍然是绝对的大多数。(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男人也可能被家暴,但要看到女性普遍受暴的制度性现实)新版围裙妈妈一出现画风就是这样的:短短几集的动画片中包含数不清的暴力和冲突情节。比如这集,围裙妈妈因为小头爸爸打烂了自己的一瓶香水而气愤,两人于是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大声争吵。令人不安的是,如此频繁的争吵和家庭暴力,会不会将大头儿子变成需要心理援助的家暴目睹儿童。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更是上演了无数次的“斗智斗勇”、“你来我往”。一部儿童动画片,为何如此频繁地上演家庭暴力情节,而更讽刺的是,编剧为何竟对家暴毫无觉察?家长和孩子“一言不合”就动手的行为,又如何能向孩子传输正确的沟通和情感表达观念?新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配音阵容强大。但是鞠萍、董浩和刘纯燕这些伴随着几代人成长的少儿节目主持人,竟然在配音时对片中出现无数的家暴场景毫无异议?他们曾在主持少儿节目时教育孩子讲话要有礼貌、不带歧视性色彩、不崇尚暴力,而为何当动画片表现出这类情节时,他们却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动画片中若无其事地展现崇尚暴力和家暴的场景,这体现了参与制作者自身对于家庭暴力问题缺乏认识——夫妻、亲子间的肢体暴力是家庭暴力,利用暴力的方式控制对方、情感操控,更是恶劣的沟通和处理关系的方式。创作者一味地寻找戏剧冲突,将成人世界“撕逼”再和好的狗血桥段,照搬到儿童动画片中,又将给动画片的小观众们产生怎样的影响?“围裙妈妈”何时摘掉围裙?简单说完剧情,再来看人物设计。围裙妈妈,一个单从名字就能听出人设的女主——她是一位家庭主妇。围裙妈妈承担着家庭的照料责任,生活上又精打细算,擅长烹饪,但是却对想要学做饭的大头儿子说,“男孩子做什么饭啊?”她时时刻刻系着围裙,活动范围也大半局限在家中。而小头爸爸则是位看起来更为智慧豁达的家长,只负责陪着儿子在家里外玩乐,并帮儿子的调皮出谋划策。从这部动画片1995年第一次播出至今,20多年过去了,时代已经改变,但“围裙妈妈”的名字仍然没有变。剧中一家三口的名字中,只有“围裙妈妈”并非以身体特征而是因社会性别特征命名的。剧中故事的主线是经常站在统一战线的父子二人,妈妈被描述为父子俩不理性的对立面,这不禁让我们担忧:我们的动画片究竟想要传递给儿童什么样的性别观念?新版“围裙妈妈”脚蹬高跟鞋,扎着围裙,被父子俩折腾得团团转,手挥锅铲追赶丈夫。这样性别化的形象,不仅传递着刻板印象,更是不免让电视机前的小观众在心中埋下“女性是客体”的意识种子。好的儿童教育动漫,该教给孩子们的的难道不是尊重、多元和性别平等的普世价值吗?(了解更多,点击阅读:不愿再看“王子救公主”戏码,我们等了迪士尼八十年)围裙妈妈的人物设定,其实是对“女应主内、男当主外”这种传统家庭分工的强化。这就好比告诉孩子,男生不可以喜欢芭比娃娃,女生不可以喜欢变形金刚,其实都是在抹杀不同性别之间无限的可能性。儿童动画片的制作者承担着启蒙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因此更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性别观念陈旧:分级制度能拯救国产动画吗?笔者曾在游乐场见过一个3岁半小孩,张口闭口尽是“你这个家伙”、“你这个臭狗熊”,还随手抄起游乐场的泡沫条当武器,向别的小朋友“砍”去,可是说是很暴力了。他的家长不住礼貌地向周围人的道歉。这也令人感到很困惑,这位小朋友究竟是怎样习得如此暴力的为人处事方式的呢?一问之下才得知,他最爱看的动画片是《熊出没》。动画片《熊出没》一篇名为《一位妈妈怒批<熊出没>等动画片,说的太好了》的帖子中,对多部国产动画片中宣扬暴力的现象批评道:这两部动画片的“狼”们和“熊”们有多种暴力行为:打、撞、碰、淹、烤、烧、熏、喷、电、枪射、绳子吊、车碾压……尽管有时还“此地无银三百两”地打出“动画情节,请勿模仿”的字样,可是对于没有任何分辨力,甚至连字都不认识的幼儿来说,模仿不正是他们最基本的能力吗?而且,我更纳闷的是:既然你明明知道这些是不适合孩子模仿的情节,是不健康的情节,又为何要设计呢?江苏连云港某小学生模仿《喜羊羊》情节,把同伴绑到树上烧烤的教训难道还不够深刻吗?简单的暴力言行尚能被如此轻易地模仿,更别说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熊出没》和《喜羊羊》等多部动画片同时传播错误的家庭理念和性别观念,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国内也有一些人将动画片的“粗制滥造”归因于中国没有实行影视作品分级制度上,仿佛如果有了分级制度,让儿童的归儿童,成年人的归成年人,就能给三观尚在形成中的未成年人以良性的引导。2013年,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推出了我国首个民间儿童影视分级制度,按适宜观看儿童的年龄、片中有无暴力行为、脏话、性爱等内容,将动画片分为五个级别。随后一家儿童教育研究机构借此,对当时国内热播的10部动画片进行了分级。也许将影视作品分级是个很好的尝试,但从上述的表格也可以看出,分级并不能改变现有动画片本身质量上的不足,而只是在观看年龄上进行了划分,其实是治标不治本的。当主创团队,甚至整个传媒仍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时,整个行业产出的动画作品无论内容还是传达的理念上,将注定难逃刻板印象和错误信息的误导。即便再打出“大量特效营造视觉冲击”、“投资方巨资研发创新,运用先进的建模、渲染、捕捉技术打造出超越传统国产2D卡通的超震撼视觉效果”的技术牌,也不能弥补情节设置和理念陈旧的不足。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某天,国产儿童动画片将不再是对于成人世界的简单复制,不再充斥暴力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不再以宣扬“阳刚气质”为荣,不再以丑化女性和少数族群为乐趣,不再唆使孩子们视歧视为理所当然。而在那样一个动画世界里,女孩和男孩们都能够通过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并且所有的不公正都可以被改变。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看过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吗?其中天真善良的大头儿子和时时陪伴儿子左右,耐心、擅长情感沟通的小头爸爸的形象成为了很多80后童年里美好的记忆。然而上映至今20余年过去了,该动画片的新版虽然画质变得清晰,画风更加精美,其中却出现了无数令人不堪忍受的槽点。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123456@qq.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0 XYXHQC.COM主题设计 京ICP备888888号

电影

剧集

综艺

动漫

专题

明星